英国记者访问中国高志凯:如果英国政府不批准中国在英国新建大使国,中国将如何解决!高志凯明确表达:英国也不要想在中国北京建新使馆!同时让英国不要忘记了 中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英国侵略中国的历史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 1840 年那会,英国军舰带着鸦片闯进来,炮一响,中国的大门就被轰开了。打输了就得签《南京条约》。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走私鸦片大量输入中国,换取茶叶和丝绸等货物,导致白银外流严重。清政府为维护民生,1839年下令销毁两万余箱鸦片,引发英国商人强烈不满,他们向本国施压要求军事干预。1840年6月,英国远征舰队二十余艘战舰从印度出发,封锁珠江口,迅速攻占定海、厦门和宁波等地。清军水师装备落后,难以抵挡铁甲舰的炮火,阵地接连失守。1842年夏,英军逼近南京,长江水面布满敌舰。 清廷钦差大臣耆英被迫登舰谈判,英国代表璞鼎查提出苛刻条件,最终敲定《南京条约》。该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作为永久殖民地,赔偿两千一百万银元,开辟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并丧失关税自主权。这份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开启,英国借此打开东方市场大门,奠定百年屈辱基础。条约签订后,英国商船自由进出港口,鸦片贸易卷土重来,中国经济进一步受创。历史教训深刻,提醒后人弱国无外交的残酷现实。 1860年,英法联军借口咸丰帝拒绝签订修约而入侵北京,沿途焚烧村庄,掠夺物资。部队直扑圆明园,士兵闯入园内,扛走数千件瓷器、玉器和青铜文物,砸毁石狮和屏风。园中殿堂被火把点燃,大火持续三天三夜,吞噬雕梁画栋的亭台楼阁,留下一片焦土废墟。圆明园作为清廷皇家园林,收藏数百年珍宝,一夜化为乌有。 联军撤退时,带走大量国宝,现散落海外博物馆。这场浩劫不仅是物质损失,更是文化尊严的践踏。英国军官记录中洋洋自得,视之为“东方文明的终结”。事件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进一步开放天津口岸,允许外国公使驻京。侵略者肆无忌惮,暴露列强扩张野心。中国从此陷入内忧外患,国力衰微加剧。圆明园遗址如今矗立断壁残垣,每一石柱都诉说着民族耻辱,教育后代勿忘国仇家恨。 二十世纪中叶,中国逐步摆脱列强枷锁,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顺利回归祖国。英国殖民统治长达155年,期间强加不平等管治,压制本地民主诉求。回归前夕,中英联合声明明确“一国两制”框架,英国总督彭定康试图修改选举制度,引发争议。中国政府坚定维护主权,邓公强调不收回香港就不是完整的新中国。交接仪式上,五星红旗升起,标志时代变迁。香港回归后,经济腾飞,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证明中国治理模式的有效性。这次成功交接,不仅洗刷历史耻辱,还提升中国国际地位。英国虽不情愿,但面对中国崛起,只能接受现实。事件彰显主权不可侵犯的原则,也为当下外交提供镜鉴:实力是谈判筹码,弱势让步只会招致更多索取。 2018年以来,中国启动在伦敦兴建新使馆项目,选址旧皇家铸币厂地块,面积超过五万平方米,拟容纳五百多名外交人员。该使馆设计包括办公区、领事服务和文化中心,旨在提升中英交流效能。申请提交后,英国地方议会和规划委员会介入审查,要求修改图纸四次,降低建筑高度至三十米以下,并安装鸟类雷达和地质探测设备。中国团队逐一配合,自费完成环境评估和交通影响报告。 七年过去,项目仍未获批,外交官们挤在租金高昂的临时办公楼,国际函件因地址不明而延误。英国政府以安全为由推迟决定,第二次延期至2025年10月,引发中方不满。伦敦居民抗议称建筑过大影响景观,但对比英国在北京使馆扩建申请,仅用三个多月就获批,凸显双重标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公开批评英方缺乏信誉,此事已成中英关系痛点。
俄罗斯三大战略失败,一步步把自己折腾成全世界都讨厌的样子。说起俄罗斯的头号
【2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