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越南连遮羞布都不要了!与特朗普签下“历史性协议”后,越南不到四天就对中国出手,征重税、设关卡、查产业链,配合美国重构供应链,精准封堵中国转口贸易!一纸协议,中越正面博弈全面引爆。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越南启动贸易谈判应对美关税紧逼) 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社交平台一则官宣,打破东南亚贸易格局的平静。美越达成“历史性贸易协议”,越输美商品将征收20%关税,而经越转运的第三国商品则面临40%惩罚性重税。 这纸协议距离双方谈判收官不足四天,越南便迅速通过设置贸易关卡、启动产业链溯源核查等措施落实条款,其精准指向的,正是中国商品借道越南出口美国的转口贸易通道。 这场博弈的根源,早已埋藏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延伸与越南的经济困境之中。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剑指贸易顺差,此前已将中国商品关税累计提升至54%,倒逼部分中国企业选择第三国商品转运模式规避关税。 而越南对美出口依赖度极高,2024 年对美贸易顺差达1235 亿美元,出口额占其总量的三分之一,美国的关税胁迫对其经济堪称致命打击。 4 月,特朗普明确威胁,若 7 月 9 日前未达成协议,将对越南加征 46% 的高额关税,彼时越南制造业 PMI 已跌破荣枯线,5 月出口暴跌 18.3%,经济形势岌岌可危。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南陷入两难,要么接受美国条件牺牲中越贸易利益,要么直面失去最大出口市场的风险,最终的妥协成为其无奈之举。 协议的谈判过程充满波折,美国的强势主导贯穿始终。 最初美越曾谈拢较低关税方案,但特朗普临时将越南输美商品基础关税定为 20%,虽较 46% 的威胁税率有所降低,却要求越南以对美商品零关税、开放市场作为交换。 更核心的条款在于40% 的转运重税,该税率并非针对简单物流转运,只有在越南实现 35%-40%以上本地增值或完成核心工序导致税则号前四位变更,才能避免惩罚性关税。 作为配套,越南还承诺建立“中国商品转口监测系统”,实施原材料发票、生产流程、能源消耗的三级溯源机制,并已拦截超过2000批虚假标注 “越南制造” 的中国货物。 协议落地后,中越贸易首当其冲遭受冲击。中国企业依赖越南转口的出口路径成本飙升,被迫重新规划出海策略,部分企业转向墨西哥或海南自贸港寻求替代方案。 但越南的 “断臂求生” 同样代价沉重,其制造业存在明显的“两头在外”短板,80% 的芯片、70% 的纺织原料依赖中国供应。 越南纺织服装协会副主席直言,没有中国原材料,越南工厂根本无法生产,要实现产业链自主,至少需要数十年时间和巨额资金投入,短期内完全执行重税条款,无异于自断产业链。 除了关税妥协,越南对美零关税开放市场可能导致美国商品大量涌入,冲击本土产业。对中国而言,转口贸易受阻倒逼企业调整供应链布局,推动产业出海模式转型。 如今,这场博弈仍在持续,越南在执行重税条款时不得不留有余地,避免过度刺激中国导致供应链断裂;中国企业则在调整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同时,11 月初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的通关变化就透着明确信号 ——以往一天就能办结的越南火龙果、龙眼检疫,如今要延长到两天,每箱水果都要经过更细致的农残检测和溯源核对。 要知道,这可是越南水果入中的“黄金通道”,去年光从广西入境的东盟水果就有近250万吨,这般从严查验让越南农业部急得发照会,直言冷链车滞留太久,新鲜水果怕是要烂在边境。 美国“友岸外包”战略看似取得进展,却仍受制于全球产业链的深度联动,它试图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其他东南亚国家,以强化对中供应链封堵,但现实是,即便封堵转口,美仍难以完全摆脱对中产业链的间接依赖。 而越南这下真切尝到了 “两头为难” 的滋味,那些曾经盼着靠美越协议赚快钱的商家,如今看着堆在口岸的水果和停工的工厂,终于明白在大国博弈里找平衡从不是易事。 这场贸易风波,其最终走向将取决于各方在利益平衡与战略坚守中的智慧与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