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博士毕业后入职某机关单位,在一次涉外交流中,结识了某使馆外籍男子,男子迅速发现女子情感空虚,趁机展开热烈追求,每日嘘寒问暖,塑造“完美男友”形象,很快俘获了她的芳心。不料,男子逐步开始以“关心工作”为名,打探涉密信息。每当女子犹豫不决,男子便刻意疏远;而当女子透露敏感内容,又重获温柔以待。为维系这段感情,女子逐渐突破底线,从最初无意间透露办公室布局,到后来主动记录会议内容,甚至偷偷复印标密文件,将机密作为维系感情的筹码。案发后,女子才知道男子真实身份是境外间 谍,昔日的“完美男友”早已有家室。 据悉,小宁(化名)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博士毕业后顺利入职某机关单位。 小宁做事细致、效率高,经常受到领导表扬,同事们也羡慕她的才华,但光鲜的外表下,小宁从小遭遇父母离异,谈过几次恋爱,都因性格不合而分手,又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奋斗,内心却频感空虚。 在一次涉外公务活动,小宁作为工作人员参与接待某国使馆的外籍人员,活动中,她结识了自称“马克”的使馆职员。 马克西装革履,谈吐优雅,主动和小宁搭话,从工作聊到生活,夸赞她“聪明又有魅力”。 起初,小宁保持警惕,但马克塑造的“完美男友”形象几乎无懈可击,他声称自己单身,还总能在小宁情绪低落时给予安慰。 此外,马克的攻势温柔而持久,每天发短信问候,还经常与小宁共情,小宁的心防渐渐崩塌。 很快,两人从普通朋友发展为亲密恋人,小宁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 随着关系深入,马克开始将话题引向小宁的工作,起初只是看似随意的闲聊:“你们办公室氛围怎么样?同事好相处吗?” 小宁毫无戒备,滔滔不绝地描述单位的人际关系。 马克则装作好奇的样子,顺势问起办公室布局:“你们文件柜放在哪儿?听说机关单位管理很严吧。” 小宁笑着回答,还用手比画着保险柜的位置,她不知道,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正在被马克拼凑成情报地图。 马克以“关心”为名,多次在约会中打探敏感内容,“亲爱的,你最近处理什么重要文件?我看你总加班,很担心你的健康。” 小宁起初犹豫,但马克的温情让她觉得“被在乎”,她开始透露一些内部信息,马克总是边听边记录。 可怕的是,马克的索取逐渐变成一种操控,如果小宁一段时间没提供新信息,马克就会变得冷淡,消息不回、电话不接。 小宁恐慌不已,哭着求他:“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 马克则借机施压:“我希望我们之间没有秘密。如果你真的爱我,就该分享一切。” 此刻,小宁丧失了理智,开始利用职务之便,主动收集机密信息。 每次约会,她都把这些信息当作“礼物”献给马克,而马克的赞美和温情,让她错觉这是“爱情的证明”。 案发后,小宁从警方处得知马克是某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工作人员,且早已在他国娶妻生子时,彻底崩溃了。 小宁攥着纸巾泣不成声:“他说我是他的唯一……怎么会这样?” 目前,小宁因涉嫌为境外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立案侦查。 那么,从法律角度,这件事如何评价呢? 1、马克在小宁手里窃取秘密的行为属于典型的间谍活动。 《反间谍法》第四条规定,本法所称间谍行为,是指下列行为:……(三)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以及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或者策动、引诱、胁迫、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活动;…… 马克伪装身份,主动接近在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小宁,通过建立恋爱关系,一步步刺探、收买并获取机密信息,其行为完全符合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实施……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法律描述。 马克所扮演的“完美男友”角色,是其间谍行为的伪装和手段,属于典型的“其他间谍活动”。 2、小宁被情感欺骗为马克提供单位机密信息,涉嫌刑事犯罪 《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小宁在初期可能确实不知道马克的间谍身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机关工作人员,应当且能够从马克不断索要核心、敏感信息的行为中,意识到其目的不纯。 尤其是在后期,小宁刻意打探、收集国家秘密作为感情筹码,此时其主观上的故意已经非常明确,她或许在动机上是为了维系感情,但这并不影响其行为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故意向境外人员提供国家秘密。 小宁为了维系情感,利用职务之便,将工作中接触到的机密信息及内部文件,多次、持续地提供给马克。 所以,小宁涉嫌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 对此,您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