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强硬的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竟然也低头了?就在 2025 年 10 月,它突然宣布:以后卖给中国的铁矿石,有三成要改用人民币结算。 这一下,几十年来铁矿石贸易 “只认美元” 的老规矩,被中国撕开了一个口子。 这事儿看着像个结算货币的技术调整,其实是一场中国主动出击、打破美元定价垄断的硬仗,这回,中国坐到了谈判桌正中间。 必和必拓能松口,是中国拿出了极强的战略定力和市场影响力。起点是 9 月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发出通知,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定价的必和必拓铁矿石。 为什么中国敢这么做?因为现在的铁矿石市场,买家说话越来越有底气。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中国 2024 年进口量达到 12.5 亿吨,占全球海运铁矿石的 74.4%。 这么大的市场份额,过去却一直拿着美元结算、听别人定价,吃了不少亏。尤其是在铁矿石价格大涨的时候,汇率波动再加上美元价格上涨,成本一个劲地往上飙,中国企业苦不堪言。 这一次,中国没有再忍。 短短几周,必和必拓就从 “绝不妥协” 变成了 “可以接受人民币结算”,背后的压力可想而知。一方面,失去中国市场的后果难以承受;另一方面,人民币结算本身也不是坏事。 对他们来说,能继续稳定卖货,照样赚钱,甚至还能通过人民币资产参与中国市场。既不失市场,也保了利润,何乐而不为? 中国的采购模式已经不一样了,以前是各家钢厂自己谈、自己买,现在是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统筹核心采购需求、牵头谈判,形成统一谈判口径。 这一变,谈判里边的力量就不一样了,类似 “买方联盟”。集中采购的好处,就是能压价、能定规矩,甚至能推动整个行业的交易方式发生变化。 不光是必和必拓,现在包括巴西、非洲的一些大矿企,也已经开始接受人民币结算了。其中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企业 FMG 用人民币贷款建矿,计划将来用铁矿石偿还; 巴西淡水河谷签署了人民币长期供应合同,南非库博矿业实现 “全人民币定价”。 人民币结算带来的变化,不光体现在价格和汇率风险上,更重要的是,它在动摇美元在大宗商品贸易里的长期统治地位。 以前,全球铁矿石、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交易几乎清一色用美元结算,久而久之,美元就成了这些商品的 “定价货币”,也成了很多国家的经济负担。 中国这次推动人民币结算,其实就是在打破这一局面。 对中国买家来说,用人民币结算方便、省事、风险小;对卖家来说,继续保住中国市场是头等大事。 除了结算方式的变化,中国还在重塑全球铁矿石供应格局。最典型的就是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于当地时间 2025 年 11 月 11 日正式投产。 这可是全球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铁矿之一,中企深度参与建设,还配套建成了超 600 公里跨几内亚多用途铁路及相关港口设施。 过去,铁矿石市场就像个 “二人转”,澳大利亚和巴西轮流唱主角。但现在非洲产区逐步崛起,中国也参与定价和供应,整个市场结构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中方对上游资源的控制力增强,交易方式也随之改变。传统的现货市场波动大、价格不稳,中国现在更倾向于签长期协议、锁定价格,甚至推动新的定价指数,比如以人民币计价的 “北铁指数”。 未来,或许还会有更多企业、更多商品、更多国家,加入人民币结算的阵营。 你怎么看?人民币结算,会不会成为资源贸易的新常态?欢迎留言聊聊。 参考信息: 宋清辉:人民币结算成新趋势 助力“去美元化”进程_新闻频道_中华网 2025-11-17 10:4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