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司吐槽:“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的,低着头拿手机叫网约车,我空车停在他们旁边,都不带理的!”网友:一个年轻人这样,可能是年轻人的问题。如果都这样,你应该反思你们行业的问题! 现在路边最容易让出租车司机心里犯堵的一幕,就是这样的:车上“空车”俩大字亮得贼闪,可年轻人走到车门边连眼都不抬一下,宁愿死盯着手机等网约车,也不肯直接拉开门上车。 司机坐在车里看着这一幕,那股子“我被无视了”的感觉,真是比空车跑了一天还难受。 不少司机嘴上不说,心里却忍不住嘀咕:车就在这儿摆着,又不用抢,随时拉你走,人家宁愿在寒风里站着吹风,就是不上来,是不是把出租车当成了啥见不得人的东西? 有些司机甚至会主动开过来示意一下,结果换来一句“我等车呢”,再不然就是对方压根不搭理,那股尴尬劲儿,比吃了苍蝇还难受。 可要说这是年轻人“没礼貌”?真不至于,其实他们不是看不见出租车,而是心里已经把账算得明明白白了:坐出租车对他们来说,太不踏实了。 就好比你逛街碰上个摊位,东西没标价,老板还特别热情,你也不敢随便伸手,因为你不知道最后会不会被“当肥羊”,出租车就是这种感觉,计价器一旦跳得快,乘客心里那根弦也跟着绷紧。 尤其在陌生城市,这种不确定性直接翻倍,网上那段例子不是吓人:有个外地人去北京,一上出租车司机就甩出“200块”这句话,听得他一愣。 结果他忍着冷风用手机叫了个网约车,全程加上等待费,也就四十多块钱,差了快五倍,搁谁心里不咯噔? 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宁愿等,也不会冒险。不是不尊重司机,而是对自己的钱包负责,再往前倒个十几年,那时候没有那么多选择,想出门只能招手叫车。 正是那段时间里,巡游车的各种“老毛病”把乘客的耐心耗得差不多了。像什么“嫌近不走”“挑客”“路不熟故意绕”“车里烟味大得像进了烟熏房”。 这些经历哪怕只遇到一两次,也够一个人记一辈子,那时候乘客也没办法,投诉无门,只能自己认倒霉。 后来网约车出现,把整个规则盘子都掀了一遍,路线明明白白,价格提前算好,服务差还能一键举报,这些东西一出来,乘客立刻尝到“透明服务”的甜头,心里那堵墙自然就全倒向网约车了。 现在年轻人不是冷漠,而是用选择告诉你:“我不想再赌运气了。”当然,也不是说出租车司机全有问题。 很多师傅真的辛苦、老实、能吃苦,可是行业里确实有太多人一直习惯“我停这你就该上车”的姿态,不主动、不服务、也不想着改善体验,就等着乘客自己贴上来。 时代变了,乘客的要求也变了,那套“我在这儿,你自己看着办”的路数,早就行不通了,别总说现在年轻人没耐心、没热情,人家不是懒得看你,是看不见你提供的价值。 如果服务能再主动一点,态度再柔和一点,价格再透明一点,那些低头看手机的年轻人,也会愿意抬头看看你。 说到底,这不是人心凉不凉的事,而是行业早晚要跟着时代升级的事,网约车给出租车行业补了一刀,但也是逼着它往前走的一刀。 市场不会因为抱怨就变好,只会因为你变好而还你尊重,出租车要想重新赢回年轻人的信任,不靠埋怨靠努力,只要服务够好,哪怕对方手里捏着手机,也会愿意停下来抬头看看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