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四川12岁女孩身患怪病,全身溃烂还长了蛆,在她生命垂危之际,提出想再见父母最后一面,不料,父亲回应令人心寒! 在四川大凉山的深处,有些孩子不是被病拖倒的,而是被穷逼到命悬一线,玉玲,那个2010年才十二岁的女孩,就是这样一步步被贫困逼到“脱一口气就多半条命”的地步。 要不是亲眼见,谁敢相信她的身体会烂到那种程度?瘦得像柴火棍,一层皮贴着骨头,皮肉被腐蚀得坑坑洼洼,脓水一股股往外冒,有些地方甚至露出了森白的骨头,腐肉里蠕动着蛆。 可她没哭,也没闹,就蜷在昏暗的土房角落,盯着门口发呆,她在等她的爸爸,那个在福州务工多年、却极少回家的蒋清文。 老人没钱,孩子没命,家里穷到连止痛药都是奢侈品,爷爷上了年纪,干不了重活,只能用最土、最笨、却也是唯一的办法替孙女清理伤口。 每清一次,他的心像是在火里烤一样疼,可手再颤,也得咬牙往下擦,因为他知道:他不动,孩子就真的要烂没了。 说是家里撑不住了,其实整个村子也好不到哪里去,但穷人有穷人的仗义,谁也不愿意看着一个活生生的孩子硬生生拖死。 一个卖土鸡蛋的王婶,把平时攒下的三块二塞进老人手里,李叔本来想给自家娃买作业本的钱,也蹭蹭掏出来。 最让人心酸的是村里那个靠捡破烂过活的哑巴奶奶,她手抖得厉害,却还是把贴身口袋里皱得像揉纸团的几张毛票拿出来,那是她能给出的全部。 孩子们的力气也小,却一样上心:有人带野果来,有人陪玉玲念书,理由只有一句:“只要有人在,她就不会走。” 越是这样,玉玲越想她爸爸,眼看孩子快扛不住了,爷爷知道儿子是什么德行,但还是不得不拨电话。 那头传来的是冷冰冰、烦躁得像被打扰了午觉的声音:“死了就埋了,扔外头就行,别挡着我挣钱!” 这句话能把一个老人吓得坐地上,可更让人心碎的是玉玲,她听见了,却努力挤出一个僵硬的笑,“爷爷,爸爸忙,他挣钱给我买糖呢。” 她知道这是骗自己,可小孩的心比大人更脆,谎话破了,她就连幻想都没了,村里人忍不了,村干部更忍不了。 他们托左托右,一路问到福州,把蒋清文从工地宿舍里堵出来,那捐款账本往桌上一拍:“全村人替你救闺女,你还是不是人?” 蒋清文脸色当场煞白,只得跟着回家,短短十二天的父爱,他刚进门,那个奄奄一息的孩子就像突然换了人似的,扑过去紧紧抱住他:“爸,你回来了!” 那声“爸”叫得所有人心里发紧,可这份“父爱”,只维持了十二天,第十三天,蒋清文说去结工资,之后就像烟一样散了。 爷爷急得走来走去,玉玲却还在替他找借口:“可能迷路了吧,大城市太大”,命被村里人和陌生人救回来了。 幸好,社会没放弃她,记者的报道一出,捐款纷纷寄来:几块钱的零花钱、一两千的善款,这些钱加起来成了这个家从没敢想过的十六万。 救护车来了,医生来了,营养液、清创、换药,都跟上了,疼得钻心,可玉玲咬着牙撑着,医生都说:“她能活,是被自己拽回来的。” 慢慢地,她的伤口结痂了,脸色红了,终于像个孩子,而不是一个被命运压着喘不过气的小动物, 她却说:“我长大了要给爸爸买件棉袄,福州冬天冷。” 被伤得最狠的人,反而最心软,真正托起她的,是无数双普通人的手,这孩子活下来不是奇迹,是被一群人一点点托回来的。 有捡破烂的奶奶,有穷到揭不开锅的邻居,有跑千里去找她爸爸的村民,还有那些从未见过她、却愿意寄来善意的陌生人。 最薄凉的地方,长出最深的爱,最绝望的土壤里,伸出的却是最多的手,玉玲的伤疤会慢慢褪去,可这个村子的善意,这些陌生人的托举,才是她能重新走回光亮的真正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