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后,国足接连输给缅甸、巴基斯坦和印尼,主管体育的贺龙元帅下令解散国家队

如梦菲记 2025-10-21 11:53:29

1960年后,国足接连输给缅甸、巴基斯坦和印尼,主管体育的贺龙元帅下令解散国家队,他把所有的足球运动员都派到“硬骨头六连”军训!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2年贺龙接手国家体委主任的时候,中国足球正处在起步阶段,这位开国元帅对足球情有独钟,从红军时期就爱搞体育,他觉得足球不光能强身健体,更能为国争光,那时候他常说,七亿人口的大国,总能找出几个踢得好的。   五十年代末期,中国足球确实打出过名堂,1958年跟苏联奥运冠军队踢成平局,1959年连续击败匈牙利国家二队和瑞典球队,在国际赛场上也算站稳了脚跟,那几年的65场国际比赛里,中国队拿下30场胜利,19场平局,在亚洲足坛也算是一支不容小觑的队伍。   好景没维持多久,进入六十年代,球队状态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掉,1961年、1962年接连输给朝鲜和越南,这还不算什么,后来连缅甸、巴基斯坦这些过去能赢的队伍都踢不过了。   更让人没面子的是,居然输给了印尼的棉兰队,那可是印尼国内的弱旅,1963年新兴力量运动会上,贺龙给球队定的目标是前三名,结果连前四都没进去。   真正让贺龙下定决心的是1964年秋天那场比赛,北京主场迎战巴基斯坦,全场球迷眼睁睁看着中国队0比2败北。   球员们在场上跑不动,防守松松垮垮,进攻毫无章法,比赛一结束,贺龙当场宣布解散国家队,他没把责任推给球员,反而揽在自己身上,说是体委主任没抓紧。   不过贺龙心里清楚,问题不在技术,而在作风,球员们训练场上气氛懒散,传接球应付了事,体能训练更是能躲就躲。   长期缺乏拼劲和斗志,到了赛场上自然就软了,他琢磨着,得找个地方好好整顿一下这支队伍的精气神。   最后他选中了南京军区的硬骨头六连,这支部队可不是随便挑的,从1939年组建起,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过137场硬仗,靠着刺刀拼杀出了名堂。   部队里涌现出15名战斗英雄,1964年初刚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的荣誉称号,这支连队以四硬闻名: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贺龙觉得,就得让球员们在这儿学学什么叫真正的硬气。   22名球员被拉到军营后,生活彻底变了样,凌晨五点军号一响就得起床出操,队列训练、五公里武装越野、负重行军,一样都不能少。   训练场地简陋得很,地面坑坑洼洼,球门歪歪扭扭,有时候干脆用木桩代替,中午就是标准士兵伙食,大锅馒头配炖肉,营养倒是够,但跟过去的待遇没法比。   体能训练只是一部分,更要命的是那些突如其来的考验,半夜紧急集合是家常便饭,哨声一响,必须在一分钟内穿戴整齐冲出营房。   有一回深夜集合完,被要求背着沙袋跑到山顶,全程不许说话,等回到连队,所有人都汗水湿透了衣衫。   这段时间里,球员们慢慢发生了变化,原先浮躁的心态沉稳下来,习惯了不讲个人、不找借口的氛围。   硬骨头六连的战士们把他们当成真正的同志,分享战场上的故事,讲牺牲、讲团结,球员们开始明白,什么叫为集体拼尽全力,什么叫真正的荣誉感。   军训结束后的效果立竿见影,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后,国家队重新组建,主力都是年轻队员,1966年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队小组赛3比0拿下印尼,半决赛加时赛淘汰东道主柬埔寨,决赛虽然输给朝鲜,但拿到了亚军。   这个成绩跟三年前的第十名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更关键的是,球员们在场上那股拼劲回来了,跑动距离大幅提升,防守凶悍,整场比赛没有人因伤下场。   到了1973年,中国队更是打出了全年14场不败的战绩,13胜1平,成为当年亚洲第一,这些成绩证明,贺龙当初的决定没错。   有意思的是,几十年后有人统计过数据,六十年代那批军训出来的球员,12分钟能跑3100米,而现在的国脚在最先进的训练基地里,平均成绩只有2950米。   技术装备条件比过去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但体能反而不如当年,这说明什么?说明真正的差距不在硬件,而在那股子拼劲和意志力。   贺龙在1969年病逝前,依然挂念着足球,他说过,三大球上不去,闭不了眼,这句话听着重,但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他留下的不只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足球靠的不光是技术和战术,更要有一股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硬气,这股硬气,才是真正能让球队站起来的东西。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贺龙的足球情怀》——知网

0 阅读:78

评论列表

用户12xxx87

用户12xxx87

2
2025-10-21 13:12

再来一次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