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十四亿人?”美国狠话背后,中国粮仓能源家底全曝光!

冷紫叶 2025-11-13 16:07:59

“饿死十四亿人?”美国大使放下狠话:只要中国不听话,不低头,就要卡粮断油,让十四亿人挨饿受穷! 这话乍一听挺吓人,可仔细琢磨下全是站不住脚的空话,压根没摸透中国这些年在粮食和能源安全上的家底。 先说说粮食这事儿,美国大使觉得中国耕地少就撑不起十四亿人的饭碗,这想法早就过时了,咱们国家早把18亿亩耕地红线焊得死死的,这些年更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当重点抓。2024年粮食产量刚站上1.4万亿斤的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比国际公认的400公斤安全线多出整整一百公斤。 而且这还不是虚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早说了,小麦、稻谷这些主粮的库存量,足够全国人吃一年以上,库存总量远高于17%到18%的国际安全警戒线。 可能有人会问,那中国不也从国外进口粮食吗?确实进口,但进口的大多是大豆、玉米这些,主要用来做牲畜饲料,偶尔有少量加工品进超市,跟老百姓餐桌上的米饭、馒头压根不搭边。咱们的口粮自给率早就超过100%,就算遇上极端情况,光靠国内产的主粮也饿不着人。 更别说未来十年粮食单产还计划提高7.8%,2034年产量预计能到7.53亿吨,自给率能提升到90.5%,这底气可不是凭空来的。 除了产量和储备,粮食储存的硬实力也得提一嘴,现在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还有2亿吨低温储粮仓容,国有粮库的粮食损失率能控制在1%以内。农户储粮技术也在升级,损失率从十年前的8%降到了3%左右,全国五千多家产后服务中心还能及时帮农民烘干、储存粮食。 更关键的是,36个大中城市的成品粮储备,光主城区就够保障15天以上供应,应急加工企业一天能加工170万吨粮食,够全国人吃两天的,真有突发情况也能快速响应。 粮食这边稳如泰山,能源领域美国的算盘同样打不响,伊曼纽尔以为靠海军控制几条海峡就能掐断中国的能源命脉,可他没算到中国早把“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玩得很熟。 2025年初中国进口原油3.622亿吨,沙特虽然是最大供应国,但也只占16.6%,伊拉克、巴西紧随其后,分别占13.9%和9.8%,来源早就从单一的中东向拉美延伸了。 而且中国和俄罗斯、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早就扎下根了,陆路管道能稳稳输送油气,根本不用全靠海上运输。就算海上航线真出问题,咱们还有庞大的战略石油储备顶着,更别说国内正在加速勘探海洋资源,南海的油气开发一直在推进。美国或许能折腾下马六甲海峡,但霍尔木兹海峡由伊朗扼守,它根本插不上手,想全面断油纯属异想天开。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最近还出台了新政策,对和美国有关联的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虽然有豁免条款,但也能看出咱们早有反制准备。全球12%的油轮运力属于美国上市公司,其中不少VLCC和苏伊士型油轮可能受影响,真要是撕破脸,美国航运企业先得疼。 再说美国自己的农业也依赖中国市场,中国要是不买美国的大豆,美国农民的损失可不是小数,所谓的“卡粮”根本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招。 其实从美国之前制裁华为的结果就能看出来,越压制中国越能搞出创新,现在Mate60都能“遥遥领先”,说明靠封锁施压没用。如今又把主意打到粮食能源上,反而暴露了他们在高端领域遏制失效后的无奈。中国外交部那句“美国对华脱钩断链不现实”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中国的体量摆在这,不可能被孤立,反而美国不少行业还得靠中国市场活。 伊曼纽尔大概忘了,中国人对粮食的重视刻在骨子里,从解决温饱到端稳饭碗,拼了几十年才攒下现在的家底,怎么可能被几句狠话吓住。能源领域的多元化布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VLCC船队主导运输到陆路管道贯通,每一步都是为了防着这种卡脖子的套路。真要是动真格,美国未必能占到便宜,反而可能把自己的盟友和企业拖下水。 说白了,这种“饿死十四亿人”的叫嚣,更像一种虚张声势的政治表演,既没看清中国粮食安全的硬底子,也没算明白能源供应链的复杂性,更忽略了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现实。中国这些年早把风险想得明明白白,该有的储备、该拓的渠道、该建的能力全备齐了,想靠卡粮断油逼中国低头,纯粹是打错了算盘。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