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历史一直是在重复的!当年美国用太空竞赛拖垮了不可一世的苏联,而如今中国也“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5-11-25 19:32:45

/原来历史一直是在重复的!当年美国用太空竞赛拖垮了不可一世的苏联,而如今中国也“师夷长技以制夷”,用AI人工智能竞赛牵着美国鼻子走。逼着美国不得不投入海量资源在尖端科技领域和中国一较高下,国家发展失衡就会是必然的。 美国这波操作算是把苏联的剧本嚼碎了再咽,就是咽的时候没留神卡了嗓子。2025年刚过一半,特朗普政府就抛出2026财年预算提案,一边把AI相关国防支出抬得老高,一边一刀砍下去1630亿美元联邦民生支出,光教育部就少了120亿美元,加州州立大学的AI实验室连设备维护费都凑不齐,只能先把研究生招生计划停了。 五角大楼那套“复制者”计划,喊了两年要在2025年部署数千套AI武器系统,结果8月的公开演示里,那些无人艇在模拟太平洋环境里连远程航行都做不到,却不妨碍国会先批下几十亿采购款,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在给军火商送福利。 白宫急着把钱往AI军事领域堆,根源还是中国AI落地的节奏戳了它的痛处。中国没搞什么“军备式冲刺”,反倒把智算中心建到了产业一线,中国信通院11月的报告里写得明白,这些设施正跟着行业需求走,不搞虚头巴脑的面子工程。 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里,AI智能分拣系统让跨境包裹的处理效率翻了三倍,原来要雇二十个人的分拣线,现在留两个操作员就行,成本降下去后,义乌小商品在欧美超市的价格又低了一成;广东的政务大厅里,AI审批系统把营业执照办理时间从三天压到四十分钟,不用再跑窗口递材料,手机上拍个照就能办,这种实打实的便利,美国想抄都没头绪。 美国不是没试过抄作业,只是底子早被自己的焦虑掏空了。五角大楼学中国搞AI无人装备,却连最基本的数据问题都没解决,新华网2月就报道过,美军AI训练数据全是老战例,连太平洋的复杂海况都没考虑进去,搞出来的系统到了实战场景就是摆设。 企业界更热闹,亚马逊砸了三百亿搞AI仓储机器人,结果机器人识别不了不规则包装的商品,经常把快递扔得满地都是;OpenAI的CEO11月私下吐槽,公司烧了上千亿的大模型,除了聊天扯闲篇,连个能稳定盈利的商用场景都找不到,反倒是中国做工业AI的企业,靠帮钢厂优化炼钢参数、帮纺织厂检测布料瑕疵,活得有滋有味。 钱要花在刀刃上的道理,美国老百姓都懂,就是白宫听不进去。5月份二十多个州的州长联名写信抗议,说清洁能源项目砍了150亿美元,原本要修的风电基地停了工,靠打零工糊口的工人没了活计;《中国税务报》曝光的预算清单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经费再砍15%,连儿童疫苗的研发资金都被挪去填AI的窟窿,不少社区医院连流感疫苗都断了货。 反观中国,2025年AI研发投入涨了23%,但基层医疗的投入也涨了18%,云南山区的卫生院装了AI诊断仪,老人查肺结节不用再坐十几个小时火车去昆明,拍个CT十分钟就出结果,这种两头兼顾的本事,美国想学都没门路——它的钱早被AI竞赛的缰绳套死了。 美国科技圈的虚火还在烧,谷歌的AI医疗系统诊断准确率不如老医生,百亿投资打了水漂;Meta的AI社交机器人刚上线就骂脏话,连夜紧急下架。 这些闹剧背后,是基础学科的崩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今年再砍52亿美元预算,哈佛大学的数学实验室连试剂都买不起,而搞AI离不开的数学算法、材料科学,全是要靠真金白银堆出来的基础研究。 当年苏联把钢产量全砸进太空,老百姓买不到铁锅;现在美国把民生钱全砸进AI泡沫,老百姓看不上病、找不到活,连学生的课本都快印不起了,历史的轮回就是这么精准。 中国搞AI从来不是为了跟谁较劲,而是让技术帮老百姓过日子。智算中心建起来是为了让快递更快、审批更顺,AI算法优化是为了让庄稼更高产、工厂更省钱。 美国却把AI当成了维持霸权的救命稻草,宁愿饿肚子也要充面子,这种舍本逐末的玩法,早晚会重蹈苏联的覆辙。毕竟国家发展的根本,从来不是谁的AI模型参数更高,而是老百姓的日子是不是更踏实,这一点,历史早就把答案写得明明白白。

0 阅读:1
回顾过往读历史

回顾过往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