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联社11月22日报道,南非G20峰会间隙,德国总理默茨对韩国总统李在明说:“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5-11-25 20:33:01

/韩联社11月22日报道,南非G20峰会间隙,德国总理默茨对韩国总统李在明说:“我们正在考虑对中国的战略,想请教韩国对中国的看法。”这说明,以前眼高于顶的德国人,如今也放下身段向亚洲国家取经,正实打实调整对华战略。 放在十年前,这场景纯属天方夜谭,那时德国制造业攥着全球产业链的话事权,韩国却还在为萨德事件搞丢的中国市场愁得睡不着觉。 如今风水轮流转,德国的纠结活脱脱是韩国当年的复刻版,而韩国这些年踩过的坑、趟过的河,恰好成了德国最急需的经验手册。 韩国的教训早不止半导体领域,各行各业都深有体会。2025年9月有消息说,韩国总统李在明带着现代汽车等企业组团访美,高调宣布要追加1500亿美元投资,单现代汽车就拍板四年砸260亿美元到汽车和机器人领域。 可这份对美国的“投名状”没换来好脸色,反倒把韩国汽车产业卡进了进退两难的夹缝里。现代汽车在华销量虽说时高时低,但中国供应链的分量越来越重,它家电动车型的电池、车规级芯片,六成多都得从中国供应商手里拿。 一边是在美国砸钱建厂,却被当地工会刁难得头疼;一边是离了中国供应链根本转不动,韩国车企这处境,把“左右为难”四个字演得明明白白。这种滋味,德国这会儿正原汁原味地体验着。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前段时间刚闹了个国际笑话,张口就说“台海有事就是德国有事”,话音还没落地,原定的访华行程就黄了,简直颜面扫地。 嘴上硬气的背后,藏着德国制造业被中国捏着产业命门的窘迫。2024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飙到59.4%,其中风能就占了31.5%,风电可是德国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柱。 偏偏在这个关键领域,德国离了中国真不行。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能源公司和莱茵集团都明说了,真要是把中国风机拒之门外,德国2030年海上风电30GW、陆上风电115GW的目标,就是纸上画饼。 德国清洁能源企业Luxcara的动作就是最好的证明,它已经和中国风电制造商签下大单,为北海风电项目供应16台机组,这也是中国风机在欧盟拿下的最大手笔订单。 有德国机构跳出来造谣,说中国风机会泄露数据,当场就被戳破了谎言,风电传感器就管监测设备故障和鸟群动向,核心控制系统和数据管理权全攥在德国企业手里。 更实在的是,德国风电供应链本就产能紧张,中国设备不仅能补上缺口,还能帮着降成本,对抠效率的德国企业来说,这比政客们喊的“安全担忧”靠谱一百倍。 汽车领域的依赖更是明摆着。2024年大众汽车在华销量占了全球总销量的42%,其中新能源车型里,中国供应链提供的电机和电池部件占比超70%。 宝马柏林工厂去年就因为稀土管制停了两周工,光停产损失就高达12亿欧元,而德国汽车和电子行业68%的稀土需求,都得靠中国来满足。 以前德国车企是带着技术来中国当老师,现在反倒要反过来从中国引进电池管理技术,这种角色反转,让习惯了当主导的德国人浑身不自在。 默茨追着李在明问对策,说白了就是想知道“怎么既不得罪人,又能把饭吃稳”。韩国的答案就藏在最新的贸易数据里,2025年上半年,韩国对华出口占比仍有24.8%,半导体、显示屏这些当家产业,中国市场的营收贡献超三成。 就算在美国压力下搞过半导体出口管制,韩国企业转头就用“技术授权”的招儿曲线合作,既没把美国彻底得罪,又没丢了中国订单。这份机灵劲儿,正是德国眼下最缺的。 德国的转向已经很明显,默茨计划年底访华的消息不是随口一说,莱茵集团更是直接表态,只要中国企业符合欧洲标准,就没理由拒之门外。 俄乌冲突让德国看清了,靠美国的能源根本不靠谱;中国风机和新能源汽车的硬实力则让他们明白,跟中国脱钩就是跟自己的增长过不去。 那些天天喊“去风险”的德国政客也该醒醒了,连德国能源巨头都门儿清,把中国供应商排除在外,才是真的把风险往自己怀里揽。 二十年前,韩国人盯着中国的GDP数字优越感爆棚;二十年后,德国人看着中国的产业链地位,乖乖上门求教。国家之间的博弈,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得把利益账算明白的算术题。 韩国用萨德事件75亿美元的损失和乐天退出中国市场的代价,才买来了教训,德国犯不着再交一遍昂贵的学费。 默茨那一句请教,是放下架子的开始,而真正的答案,早写在中国风电设备的订单上,写在中韩、中德越做越大的贸易额里,实打实的合作,才是唯一的活路。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回顾过往读历史

回顾过往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