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一艘日本金刚级驱逐舰低调启航前往美国圣迭戈,开始进行携带“战斧”巡航导弹的改装工作。 金刚级驱逐舰的改装计划,植根于日本防卫政策的系统性转变。 这艘驱逐舰从横须贺港启航前,日本防卫省已明确将其纳入 “增强对敌方基地回应性打击能力” 的框架,改装内容不仅包括适配 “战斧” 巡航导弹的发射系统,还涉及舰员的专项操作培训。 “战斧” 巡航导弹射程超过 1000 公里,具备低空突防与精确打击能力,这种装备的引入,与日本 2022 年底出台的 “安保三文件” 中提出的发展 “反击能力” 一脉相承。 该文件设定 5 年 43 万亿日元的防卫预算,使日本军费开支实现翻倍,为各类进攻性武器的研发与引进提供了资金支撑。 改装动作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美日军事一体化进程的具体体现。 美军同期正推动在日本临时部署 “堤丰” 中程导弹系统,这套基于 “宙斯盾” 舰艇 MK41 垂直发射单元改装的平台,同样可发射 “战斧” 巡航导弹。 日本金刚级驱逐舰的改装与 “堤丰” 系统的部署形成呼应,二者若分别部署在日本岩国、冲绳等地,其火力范围可覆盖中国长三角、华南等沿海区域。 这种军事布局与美国 “印太战略” 中的 “前沿威慑” 理念高度契合,日本通过配合美军行动,逐步将本土打造为前沿军事基地,自卫队的角色也从 “本土防御” 转向美国全球军事战略的协同力量。 日本军事力量的调整有清晰的法理铺垫。 2025 年恰逢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 “新安保法” 通过 10 周年,过去十年间,日本通过修改宪法解释和补充立法不断突破军力限制。 从 1992 年《PKO 协力法》允许自卫队出海维和,到 2015 年安保法案解禁集体自卫权,再到如今明确发展 “反击能力”,每一步调整都在蚕食 “和平宪法” 第九条的精神内核。 这种法理上的渐进式突破,为旧舰改装、引进进攻性武器等动作提供了依据,也让日本军事战略的 “进攻性” 特征日益凸显。 除了驱逐舰改装,日本还在研发 “岛屿防卫用高速滑空弹” 等新型弹道导弹,同时推动武器出口规则松绑,向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转让装备。 所谓 “大批旧舰改造” 的规划,折射出日本构建远程打击体系的意图。 金刚级驱逐舰的改装经验可复制应用于其他舰艇,加贺号、出云号等大型战舰未来都可能完成类似升级,且后续改装或可在日本本土开展。 这种规模化改造背后,是日本对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追求,其防卫省专家小组甚至已提议研发核动力潜艇,显露出突破战后军事禁区的动向。 与此同时,日本自卫队的活动范围不断拓展,F-15J 战机首度部署英国,与多国开展联合演训,军事存在逐渐走出亚太区域。 面对区域军事动态的变化,各方始终以维护和平为导向。中国外交部与国防部针对美日军事部署明确表态,反对在亚洲国家部署中导系统,强调此类动作对地区战略稳定构成威胁。 国际社会也对日本背离和平宪法的倾向保持关注,指出充当大国战略棋子可能使日本沦为冲突前沿。日本国内对军事扩张的担忧同样存在,和平团体多次举行集会,呼吁坚守战后和平秩序。 这些声音与行动共同构成制约冲突风险的力量,让地区局势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旧舰赴美改装的动作虽引发关注,但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的主流趋势未变。日本军事力量的调整受到历史教训、国内民意、国际社会监督等多重因素约束,其与美国的军事合作也难以完全摆脱务实利益的考量。 更重要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区域国家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推动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任何军事布局都难以撼动地区和平稳定的根基,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仍是各方的共同追求,这正是复杂局势中最坚实的正能量。
9月26日,一艘日本金刚级驱逐舰低调启航前往美国圣迭戈,开始进行携带“战斧”巡航
文人学社
2025-09-28 09:55:34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