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的心碎了! 近期,台军出现大量兵役逃跑现象。有翻墙逃跑的、有提前退役的、还有台湾艺人涉嫌花钱伪造病历逃役风暴。 台立法机构预算中心11月4日抛出的一组数据,把赖清德主导的“防务升级”计划钉在了尴尬的位置。 2021至2024年间,台军招获志愿士兵52674人,却有12884人未服满最低年限就提前离营,占比达24.47%,违约金总额逼近9亿新台币。2025年才过半,提前退伍人数已达430人,超过2021年全年的八成。 翻墙逃役、艺人伪造病历避役、志愿兵“赔钱也要走”的乱象接连上演,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一句“防不住”,道破了台军人力体系的深层危机。 这样的逃役潮,真的只是两岸局势紧张就能解释的吗? 打开台军的兵役制度文件,2018年实施的“洪慈庸条款”是绕不开的关键。 该条款明确志愿役军士官任职满一年即可申请“赔钱退伍”,初期被解读为“人性化退场机制”,可随着台军内部问题集中爆发,这条规则彻底沦为士兵的“逃离通道”。 2021年该条款实施第三年,提前离营人数就从2020年的896人飙升至521人,2023年更是突破千人大关。 更矛盾的是,台军为填缺不断降低招兵门槛,2023年将男性身高要求从160厘米降至152厘米,开放色弱、大面积刺青者入营,甚至对初中肄业者放宽限制。 门槛降低导致士兵素质参差不齐,2024年台军新兵体能测试合格率仅68%,比2021年下降22个百分点,优质士兵看着身边敷衍训练的同伴,更坚定了离营的想法。 制度漏洞打开了缺口,基层管理的崩坏则彻底推走了士兵。 台防务部门2025年内部报告显示,当前台军连长以上资深军官缺额达5486人,占编制总额的18%,不少部队由刚晋升的中尉临时接任连长职务。 这种干部断层的根源,要追溯到2013年义务役兵期从一年缩短至四个月。 四个月时间连基础战术都教不完,更谈不上培养带兵能力,导致2018年后台军基层军官普遍缺乏管理经验。 今年8月台陆军某装甲旅就曝出丑闻,一名新任排长因无法约束士兵,竟默许士兵在营区宿舍开赌局,涉案金额超50万新台币。 士兵既要忍受“拔草比打靶时间还长”的无效勤务,又要面对缺乏威信的基层干部,有网友直言“在部队学不到真东西,还得看长官脸色,不如早点退伍找工作”。 装备保障的虚有其表,让士兵看不到卖命的意义。 赖清德反复吹嘘的“防务自主”,在军营里早已沦为笑谈。 台军2019年投入1200亿新台币打造的F-16战机“亚太维修中心”,到2025年仍只有2项关键零附件能在台湾本土维修,其余28项需送往美国或新加坡,平均维修周期长达457天。 今年9月“汉光演习”中,3架F-16因雷达故障中途返航,事后查出是零件超期服役未更换。 海军的情况更糟,“磐石舰”去年因输油管线老化引发漏油事故,维修时竟发现舰体钢板腐蚀面积达30%,而这艘舰2023年刚完成“大修升级”。 士兵握着“修不好、用不了”的装备,看着当局每年编列数千亿军费却连基本保障都做不好,很难相信自己能在冲突中保命,提前离营成了理性选择。 同样面临兵役争议的韩国,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题思路。 韩国青年也有逃役现象,但韩国军方通过“服役学分认证”“退伍后创业补贴”等政策提升吸引力,服役期间表现优异者可获得大学学分减免,退伍后创业能享受最高5000万韩元低息贷款。 反观台军,2025年推出的“退伍青年职训计划”,仅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基础技能培训,且课程多为“餐饮服务”“电商客服”等低技术含量内容,台媒调查显示72%的退伍士兵认为“职训无用”。 更讽刺的是,台军2024年将志愿役士兵职业培训预算削减30%,却给“防务部门”高官增加15%的特别津贴,这种资源分配的失衡,让士兵彻底寒心。 艺人伪造病历逃役的风暴,不过是台军兵役危机的缩影,近期某台湾流量艺人被曝花50万新台币伪造哮喘诊断证明,逃避义务役征召,案件牵出的中介团伙已查实32起同类案件,涉案人员涵盖商人子弟、公职人员后代等。 这背后是台湾社会对军人职业的普遍轻视,台“国防政策研究基金会”2025年调查显示,仅18%的台湾青年认为军人“职业声望高”,远低于韩国的42%。 即便2025年8月台湾20-24岁青年失业率升至12.08%,台军志愿役招获率仍只有91.1%,比2021年下降14个百分点。 赖清德与其急着指责年轻人不愿服役,不如先看看台军给了年轻人多少值得坚守的理由,制度有漏洞、管理无章法、装备不顶用、退伍没保障,这样的军队要留住人本就天方夜谭。 逃役现象的本质,是台湾青年对“以武谋独”路线的无声反抗,更是对台当局治理失效的直接投票。 台军离营率惊人陷兵源危机 万人赔钱近9亿·2025-11-05 ·中国台湾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