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个志愿军战士往阵地送弹药,却发现干部全部牺牲,只剩15个新兵,他连忙大喊:“我是老兵,现在听我指挥! 1952年,战争的硝烟还没散,15个缩在工事里的新兵蛋子正在发抖,就在刚刚,阵地上的排长和班长全部牺牲,这片位于汉滩江南岸的152.2高地,瞬间成了无人指挥的死地。 原本只是负责运送弹药的王德明把箱子往地上一砸,吼了一句“我是党员”,就强行把散掉的军心重新拢了起来。 王德明蹲下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扒拉剩下的人手和家伙事,15个人,加上他16个,手里满打满算不到200发子弹,几箱散落的手榴弹,还有不知道谁剩下的一点口粮。 他把人分成两拨,五个守侧翼机枪位,十个堵正面,甚至连阵地前沿那些被炮火震松的雷引线,都得派人重新去系紧,这种极度冷静的微操,让原本惊慌失措的新兵们竟然有了底——听他的,好像真能活。 敌人试探性地扔雷、冲锋,距离从两百米缩到一百米,战壕里静得吓人,新兵的手指在扳机上发白,王德明却把那种近乎残酷的纪律压到了极致:“不到二十米,看不清脸上表情,谁也不许响枪!” 这其实是一种拿命博大概率的赌法,等到敌人这一排浪头拍到脸跟前,十几支枪和铺天盖地的手榴弹同时炸响,那种瞬间爆发的火力和心理震慑,才把本来几乎要失守的阵地硬生生顶住了。 敌人刚退下去,王德明立马踹着新兵换坑,刚把人赶进新的弹坑,敌人的迫击炮就精准覆盖了上一轮的火力点。 眼看着弹药箱见底,阵地再一次被美军逼到了鼻子底下,王德明摸出了那把甚至可能生了锈的刺刀,他给所有人算了一笔最后的账:“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没有豪言壮语,就是做买卖一样实在。 当第三轮冲锋号响起,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山东汉子像收麦子一样冲出去,刺刀扎进敌人胸膛拔出来再捅下一个,动作熟练得让人心惊。 那帮原本只会哭鼻子的新兵,在那一刻似乎也忘了怕,嗷嗷叫着跟着冲进敌群,把一场必死的防御战打成了反击。 最后清点战果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这支拼凑出来的杂牌军能全员活着,阵地前却躺下了39具敌人的尸体。 但这股子英雄气,在1956年王德明复员回山东老家那一刻,就像是被彻底埋进了土里,村里人眼中的老王头,就是个会种地、会养猪,脾气好到从不跟人红脸的老农民。 那张“一级战斗英雄”的证书和“特等功”的勋章,被他压在了几十年的旧衣箱底下,甚至连自家的娃都不知道亲爹当年有过那样的壮举。 信源: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