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瑜伽练习不是摆体式,体式是为了改善身体的一些问题而呈现出来的外在样子,也就是瑜伽体式是感受出来的。比如去改善身体后侧的伸展与扩张能力,改善身体后侧的筋膜弹性,改善脊柱和膈肌后侧,恢复呼气能力就是需要在“前屈”那个外在的样子中去感受,在呼吸中精准的发力,用以恢复上面那些身体功能的,而屈髋功能本身就是呼气能力之一,没有呼气的后侧膈肌上提,无法启动髂腰肌,这也是我一直在讲的,这是练习中感受出来的,而不是看书学到的知识。
再说说莲花肩倒立。当内脏向后下沉向肩的方向,就会带动大腿骨的外旋外展,你就会想去进入双腿向外打开的状态,但此时双腿分开成2部分会感觉人有点散,而当你下肢骨骼灵活度正常的话,双腿盘莲花会带给你一种向内拥抱自己的舒适稳定感,既满足了大腿骨的需求又满足了身体凝聚一体的需求。而且内脏流淌向后向肩会带动骨盆的内旋包裹,即使大腿骨向外,但骨盆始终处于一种内收的力量,这种开髋是安全的。所以我猜想这个体式很久前被发明的时候,应该是源于当下的身体感知和需求,大脑里有个声音告诉你“现在这么做是更舒适稳定的”,而不是源于炫酷和炫耀的目的。当我们静下心来用身体去感知体式存在的意义,很多答案就会如灵感般闪耀而出,尊重身体,尊重自己的感觉。
我更喜欢用古人的方式,用身体去感受、用练习去验证,不断的探索身体的各种功能,探索这些功能因为什么而缺失,又因为哪些动作和呼吸配合能有所改善;用身体和心灵去实验,我们因为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而流失生命之气,怎样调整心念后会减缓流失,又因为什么样的体式练习改善了我们的心念。瑜伽对于我而言,更多是一种疗愈,抚平人生中各种伤痕,理疗自己创伤心理导致的各种身体消耗。于我而言,这种疗愈是反复、持续一生的。


爱吃榴莲的女生
太棒了
Emma.
老师,你卖课吗,你卖课我肯定买,你值得
龙什么
宝藏老师